《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》:騎士曰:沛公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沛公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與人言,常大罵。未可以儒生說也。
酈食其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,反秦起義時,劉邦路過高陽,酈食其想見劉邦,于是找了一個熟人引見,這人是劉邦的騎士。
騎士對酈食其說:
沛公劉邦并不喜歡儒生,許多人頭戴儒生的帽子來見他,他就立刻把他們的帽子摘下來,在里邊撒尿。在和人談話的時候,動不動就破口大罵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說。
劉邦在儒生帽子中撒尿就來自這個故事,說明劉邦不待見儒生,看不起儒生,還喜歡罵人,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劉邦像個流氓。
劉邦
酈食其見劉邦的時候,劉邦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腳讓兩個女人在洗腳,這明顯就是不禮貌,也不是基本的待客之道。
酈食其看到后,故意只作了個長揖并不下拜,同時用言語刺激劉邦:
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,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?
劉邦明明是反秦起義軍的首領,當然是率領諸侯滅亡秦國,酈食其故意說這話刺激劉邦,用意是引起劉邦的重視。
劉邦一聽酈食其的話,就是破口大罵,罵酈食其是個奴才相儒生,酈食其也不甘示弱,直接說劉邦不應該用倨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。
劉邦聽了之后,立刻停止了洗腳,整理衣服,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座位,并向他道歉。
注意劉邦的態度,酈食其批評劉邦態度不好,劉邦沒有以權壓人,也是停止了洗腳,整理好衣服,還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位置,并向酈食其道歉。
酈食其
劉邦當時是沛公,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,還是一方之主,帶領一支軍隊,當有一個陌生的長者指出劉邦的錯誤時,劉邦不是爭爭辯,而是道歉,給一個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道歉,這是很難得的。
劉邦對人的態度的是:罵歸罵,你做的對,我就聽你的,錯了就道歉。
所以騎士說劉邦動不動就破口大罵,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也是劉邦會做的事,這并不奇怪。但劉邦為人真的灑脫,對事不計較。
酈食其見劉邦態度大變,于是給劉邦出了個謀略,準備和劉邦里應外合攻打陳留城,事后劉邦果斷封酈食其為廣野君。
酈食其後來成為劉邦的說客,奉劉邦之命到齊國去企圖說服齊王田廣歸順劉邦,酈食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地說服了齊王,田廣同意歸順劉邦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