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除了每年發放軍餉和糧食外,清朝還劃出特殊的「八旗田」,將山海關以北的大片良田直接劃給旗人士兵做為祿地,這些田地的原住民則淪為他們的佃農和奴隸。
可以說,八旗子弟過著名副其實的「地主」生活,此外,八旗子弟進入仕途也有諸多便利,可以直升舉人,遇到法律糾紛也可用私法處置,地方官吏也無權過問他們的劣跡。
在地域配置上,清廷也對八旗兵有所偏袒,北京等重要城池都專門劃出滿城,嚴禁漢人進入,供八旗兵駐扎。
這種配置使得八旗兵可以更無節制地支配當地漢人,有學者統計,北京滿城占全城三分之一面積,卻只住了十分之一人口。
然而,隨著八旗兵士兵人口日益增多,清廷供養不力,軍紀嚴重渙散,貪圖安逸,不思進取,戰斗力大不如前,這成為晚期清朝統治的一個隱患。
也正是因為此,到了鴉片戰爭時,八旗兵很快就在英軍前潰不成軍,原本「親娘養的兵」最終無法保家衛國,可謂令人嘆息。
清朝后期,正規軍八旗已然名存實亡,面對外患和內亂,朝廷迫切需要充足的兵力,于是在各地大量招募社會底層的貧民,組建臨時性質的義勇兵,稱為「勇」字兵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